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运河娃娃鱼
从前,在鲁西平原京杭大运河畔,有一个叫田庄的小渔村。村上的村民农忙种田,农闲打鱼。村上有一个叫田大栓的渔民,这天在运河里打了一条长有四肢的稀奇的鱼。因他从来没打到过这种鱼,所以他就找来了几个老渔民,想弄个明白。大家一看,这条鱼足有二尺多长,六斤多重,头部扁平钝圆,口大,两眼靠前,四肢短扁,前两肢四指,后两肢五趾,叫声似婴儿啼哭。一个年长的老渔民说:“这就是人
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巧对兴义学
民国初年,鲁西平原上有一个近万人的古镇,名叫盘龙镇。因紧傍京杭大运河,镇北头有一个码头,所以这里商贾云集,店铺众多,贸易繁荣。在这个古镇上有个叫周世兴的财主,良田百亩,家财万贯,镇上还有十几家店铺,可算是这个镇上的首富。此人年少时也曾读过几年私塾,平时也好吟诗作对,挥笔弄墨,故作风雅,常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斯文的绅士。他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就是爱喝茶听曲。镇上有个
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邓钟岳猜灯谜
邓钟岳,字东长,号悔庐。山东聊城城南邓楼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左侍郎,后又两任江南正考官。他自幼勤奋好学,孜孜不倦。12岁在聊城城里读私塾时,便展露出聪颖的天资和敏捷的才思。这年春节过后,开学的第一天他便早早地来到了学堂,先向先生施礼问好。这位私塾先生对先来的四个学生说:“咱东昌府这一带的风俗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
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临清戏迷挑“刺”
临清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明清时期因漕运而兴盛,不仅贸易兴隆,而且文化底蕴丰厚。是山东快书诞生地,《金瓶梅》故事背景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京剧之乡。临清人爱听戏,爱唱戏,更懂戏。无论男女老少,城街村巷,家弦户诵,到处可以听到京胡京腔。有“宁舍十亩地,不舍一出戏”的佳话。近百年中,临清涌现出多名京剧名家和票友。历史上有很多有影响的京剧团、京剧名
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临清人与狮猫
清乾隆年间,有一个叫周宝鑫的江南富商,携三姨太和一个小伙计,由京杭大运河乘船北上来临清州。这周大掌柜在江南有多家绸缎庄,又有良田千亩,家财万贯。他听说有“小天津”之称的临清州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繁华城市,又有一个重要钞关,凭借运河漕运而贸易兴隆。便想实地考察考察,在这里开设一个绸缎庄。这日一早,船行至临清州码头,上岸后在临清州一家最好的“悦来春”客栈住下。吃
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解酒醉 一针见效
在公社当医生期间,大家都习惯的加上他的俗姓,称呼他王续德医生或王医生。因他针灸医术高明,在这一带名声又大,医院专门为他设了个针灸室,还配了个年轻徒弟做他的助手。徒弟主要负责为患者登记,收费和每月的报账,不忙时也给较轻的患者针灸。都知道王续德医生是个和尚出身,有慈悲胸怀,有钱没钱的患者都到这里来针灸。那些欠账的患者始终都不知道,欠的钱都是王续德用自己的工资补上
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风雨夜 灶房坐禅
在毗庐寺西一里外的一个村上,有个年轻寡妇与六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她多年来患有严重的胃病,经常胃酸胃疼,影响吃饭,面黄肌瘦。因为没钱治疗,常用听来的偏方,试着自己给自己治病,也没见效果。为恪守妇道,她又不敢自己到寺院里去找和尚看病,只有忍受着拖下去,所以病情越来越重。这个情况是寡妇的一个伯父告诉了续德主持的,第一次也是他领着续德来到寡妇家的。他看了看她的病情后说
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露绝技 鬼子胆寒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后,继续向河北,山东一带进犯。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一队三十人的日本骑兵,由临清沿聊临公路经梁水镇向聊城骚扰。在梁水镇遭到了范筑先领导的警卫队、政训队的伏击,击毙日本敌队长以下数人,缴获战马四匹,剩下的骑兵仓皇逃回,这一仗打响了鲁西抗日第一枪。一个钟头后,一辆载有近百人全副武装的日本兵的大卡车,在一辆摩托车的引领下
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医道佛心
由聊城顺京杭大运河向西北四十华里处有一古镇名叫梁水镇。解放前镇南不远的地方有座寺院名曰毗庐寺。它始建于清中期,寺院占地约十亩左右,有庙门、前后大殿两进院,又有东西厢房十余间。前院东侧有一大钟,钟身一人多高,用一木柱顶起,悬于院内,钟声响时,声传十余里。庙门外西侧有一口水井,庙墙四周有柏树、杂树绿荫围绕,显得肃穆森然。寺内共有僧人五名,主持法名续德,乃寺西三里
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千里姻缘 巧联一线牵
正逢朝廷大考之年,来自江南赶考的众多举子,沿京杭大运河北上,途径东昌府聊城码头,河畔的客店中住了不少考生。其中一家叫聚贤达的客栈,掌柜姓林,有一小女名文慧,年方二八,长得身材匀称,容貌出众。自幼攻读诗书,才思敏捷,善吟诗作对。她一看店里住满了考生,便想考考他们。于是用红纸写了个上联贴在院内显眼的墙壁上 ,并注明谁能对上下联,在本店吃住一律免费。上联写的是: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