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巧对兴义学

民国初年,鲁西平原上有一个近万人的古镇,名叫盘龙镇。因紧傍京杭大运河,镇北头有一个码头,所以这里商贾云集,店铺众多,贸易繁荣。

在这个古镇上有个叫周世兴的财主,良田百亩,家财万贯,镇上还有十几家店铺,可算是这个镇上的首富。此人年少时也曾读过几年私塾,平时也好吟诗作对,挥笔弄墨,故作风雅,常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斯文的绅士。

他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就是爱喝茶听曲。镇上有个规模不小的茶楼名叫“天曲茶楼”。他是这里的常客。因当年兴建时曾得到过他的资助,所以茶楼掌柜专门为他建了一个雅间,免费供他喝茶听曲。

这天晚上,周财主又带着三太太刘兰馨,到茶楼喝茶听曲。他忽然兴致大发,要为这个雅间撰联,并让茶楼掌柜拿来笔墨纸砚,于是乘兴题写了上联“品茶听曲饶雅兴”。可是一时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下联,无奈只好先让人把上联贴在雅间的墙壁上。

一连几天,这个财主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也没有编出下联。于是,他便让茶楼掌柜放出话去:“谁要能对上让我满意的下联,老爷定有重赏。”

再说这个镇上有一个被人们称作“大先生”的老秀才。此人姓任名文举,自幼饱读诗书,年轻时曾在京津一带衙门、王爷家当过多年的师爷。年老回乡,在镇上办了一处学堂,当起了私塾先生。因他见识广,学问大,深受镇上人的尊敬。

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叫任晓慧的,今年十五岁,天智聪慧,勤奋好学。又是他本族的侄女,所以备受他的青睐。为了对她重点培养,常常让她即席吟诗作对。

一日闲暇无事,任先生挥笔画了一枝墨梅,晓慧在旁为他砚墨扯纸。任先生随口吟了个上联“笔下梅花俏”,让侄女对下联。晓慧眸子一亮随机答道:“人间春意浓。”任先生满意地点了点头。

又一日下午放学后,晓慧陪着任先生到后园散步。这后园墙外有一片树林,林中小鸟千声百转,叫声清脆。任先生触景生情,顺口吟了个上联:“林中听鸟说甚。”让晓慧对下联。晓慧向小院四处巡视了一周,见小院的东北角篱笆内养了许多花卉,其中一簇粉红色的月季,在微风中摇曳点头,正含笑开放。于是便答道:“篱下问花笑谁。”任先生听后连连说了两个“好”字。

这天上午,晓慧在街上得知周大财主要重赏征下联的消息。于是来到了天曲茶楼,找到了周财主喝茶的那个雅间,并从窗户里看到了上联的内容、字体及对联的大小尺寸。她回家后,照着财主的那个对联的尺寸、字体撰写了个下联。

当晚,晓慧来到茶楼,见楼内茶客众多,台上一男一女正在唱曲,台下不断爆出阵阵喝彩声,甚是热闹。

在掌柜的引领下,晓慧见到了正在雅间和三太太喝茶听曲的周财主。掌柜介绍说:“这个小女对上了下联,想让老爷看看。”

晓慧拿出下联展开,周财主一看,下联写的是:“吟诗弄墨播远馨。”周财主边看边品味,再看下联字体和纸张的尺寸都和他写的上联相配。他笑着说:“对的好,不知小女能否解释一下这下联的意思。”        

晓慧谦和地说:“这下联有三妙,其一词句与上联对仗工整;其二上联与下联合起来正好把老爷品茶、听曲、吟诗、弄墨的四大雅好都包括了。这其三吗嘛,可谓是暗藏其妙,还请老爷解解吧。”周财主对着上下联逐句逐字琢磨了一番,皱着眉头说:“我没有看出联中还有什么玄妙。”

这时晓慧指着对联莞尔一笑说:“老爷请看上联的末字“兴”字,不正是嵌的老爷的大名吗,这下联的末字“馨”字,不正是嵌的三姨太太的芳名吗?”周财主听后恍然大悟,三太太也乐得直点头,连说:“对的妙,对的妙!”

这时周财主说:“这个下联对的好,老爷我满意,不知小女要多少赏钱?”晓慧说:“分文不要,只有一事相求。”周财主说:“那你只管说。”

于是晓慧便把自己的要求向周财主作了陈述:“本小女名叫任晓慧,今年十五岁,是任大先生的本族侄女,也是他的学生。伯父年老还乡,本想办所义学,造福桑梓,但家中没有闲房,只好租用了老爷昌兴粮店后院的三间旧房作学堂。可是月月要缴房租,无奈只好让学生分担。小女请求老爷免了房租,为百姓办一所义学,造福子孙,老爷也可留清名于后。”周财主听后说:“这事不难。”

但他转念一想说:“小女你对的那个下联虽好,那是你事先琢磨好的,不足为奇。老爷今天要现场见识见识你的才智,不知小女能否根据我们今晚的情景,即席撰上一联?”晓慧略加思索,已成竹在胸,便让掌柜取来笔墨纸砚,晓慧提笔写了个八字联:“妙手著春巧联添彩,贵人常坐雅阁增辉。”周财主在旁仔细观看,只见小女用笔娴熟,字体端庄秀雅,上下联对仗工整巧妙,不但写出了今晚的情景,还把老爷和茶楼都夸赞了。

周财主亲眼目睹了晓慧的才艺,从心眼里无不佩服,他和茶楼掌柜同时拍手叫绝。周财主高兴地说:“真乃少见的才女,我答应你的请求,资助任先生为镇上的孩子办所义学堂,从明天起免收房租,教室如不够用,我再出资兴建。”晓慧满意地笑了。

在周财主的资助下,半年后盘龙镇建起了一处“弘善义学堂”,镇上和镇外大运河沿岸十几个村上,一百多个穷人家的孩子都能免费上学读书了。因此在这一带也流传着任晓慧巧对兴义学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