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_reader_mode参观服务信息
开放时间:

中午正常开放 周二至周日免费开放,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以公告为准。

参观须知:

凭有效证件于北门取票机自助取票或票务处现场取票,免费参观。 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驾驶证、老年优待证、学生证、军官证、护照、户口本、社保卡。

联系电话:

参观咨询: 0635-6066123

办公电话: 0635-6066111

馆长热线: 0635-6066106

06/27
2020
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古陶瓷概述

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合称为中国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开凿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文献记载:“隋炀帝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 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大业四年又开永济渠,并重修江南运河”。第一次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通过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连接贯通,使东西南北中的人流、物流得以畅通。

06/27
2020
山东聊城:鲁西的经济突围

省际边缘城市自我间的区域协作,无论民间,抑或官方,多有实践。相似的一点是,这些地区在各自所属省份中长期被边缘化。  位于鲁西的聊城也不例外,虽贵为山东西大门的“桥头堡”,曾为京杭大运河的九大商埠之一,却“被边缘”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之外。  如何重构区域经济地理,摆脱被国家甚至所在省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边缘化的劣势?是

06/27
2020
一碗汤 一方砖 尽显临清风情

走出河南,大运河曼妙的身姿扭摆不定,大名、馆陶、临清,吸引着我们,追随的脚步不得不在冀、鲁、豫的城市、阡陌间“交错”征战

06/27
2020
寻解运河之谜

大运河上的驳船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运河渡江之谜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渡过长江的,是横跨还是穿越?是空中飞还是地下钻?为此,我问10个人,10个人摇头;问100个人,100张嘴说“No”!这次渡江前,在我的心中,也是一个谜啊!   乘船刚过淮安市楚州,据说这里的蓼儿洼为施耐庵创作《水浒传》之地,我一下想起阮小五唱的那支歌:“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宽

06/27
2020
1900年:北运河沿岸之战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沿北运河长驱向北京方面进犯。清军马玉昆、聂士成、吕本元、何永盛等部,约 1.5万人守北仓;宋庆率所部5000人,守杨村;武卫前军冯义和、胡殿甲部守芦台;勤王之师总兵蒋尚钧率豫军驻杨柳青;义和团2万余人守卫在铁路沿线。 裕禄召集宋庆、马玉昆等共同会商固守北仓、杨村,马玉昆亲赴各地观察地形,在北仓以南构筑了两道防御阵地。第一道由刘

06/27
2020
聊城张秋:宝地散落的传说

(彩)张秋古运河河道(原有吊桥) 张秋镇东北方向的运河东岸,有一座圆形土山,名字很特别,叫“戊己山”。据史料记载,戊己山原高曾达30米,但历经风雨侵蚀、河道变迁以及周围人为的土地利用等因素,土山的原貌已经很难看到。 6日下午,在张秋镇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文化研究爱好者高明远的帮助下,“运河行”记者找到了这座“山”。 然而遗憾的是呈现在记者眼前的,却仅

06/27
2020
聊城张秋:时间遗落的秘密

出聊城城区沿聊阳路南下近40公里到达阳谷县城,再沿一条新修的宽整柏油路朝东偏南方向行近20公里,6月6日,沿着这样一条路线,“晚报运河行”记者来到当年大运河上又一重镇——张秋。 当日天气并不算好,百年一遇的“金星凌日”天象奇观未得亲见,但通过外地天文爱好者上传的网络图片,整个过程却能一目了然。借助科技工具,我们遗憾顿减。 不过,直到来到这座千年古

06/27
2020
大运河:中国封建社会兴衰的历史见证

信息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郭涛 中国运河工程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初创期、大发展期、完善期和维持期。这一进程正好紧扣着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的建立巩固、发展兴盛和逐渐衰落的全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是运河工程的初创期。这一时期的运河工程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各诸侯国。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兴起,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纷 纷与周天子分庭抗礼,相互间

06/27
2020
京杭大运河: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杰作

它是活态的文化遗产,这样世界罕有的历史文化遗产申遗,不仅对我们是第一次,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申遗工作也是第一次  在隋唐运河基础上,经过元、明、清三代持续不断改进、完善,最后形成了今天可称为世界奇观的京杭大运河。它是中国运河工程发展2000多年的结晶,是历代运河工程技术的集大成,是世界航运工程史上的杰作。  破解六大世界性难题  京杭大运河按其历史上穿越的地形

06/27
2020
康熙南巡登岸的高邮御码头重见天日

信息来源:扬州时报 作者:戴燕作为运河申遗备选遗产点之一的高邮御码头,曾经被深埋地下数十年,高邮御码头系康熙帝南巡勘察水情时登岸所用,随着时光的流逝,御码头曾一度被历史尘埃遮挡,不见天日。近日,高邮御码头被列为申遗备选遗产点之一,随着运河申遗步伐的加快,这处古老的遗迹重见天日。  ■风光再现  高邮御码头恢复原有风貌  记者眼里的御码头,一处青石板台阶倾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