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汤 一方砖 尽显临清风情
临清市西边的卫运河
时间:9月6日 运河日志
地址:聊城临清 第36站
1、运河弯弯,绕不过临清这道坎儿
走出河南,大运河曼妙的身姿扭摆不定,大名、馆陶、临清,吸引着我们,追随的脚步不得不在冀、鲁、豫的城市、阡陌间“交错”征战。
山东聊城临清市,京杭大运河与卫运河的交汇点,实在无法割舍这个无法绕过的地方。9月6日,路线调整,沿着卫运河崎岖不平的岸堤,采访车摇摇晃晃一路“扭”到了山东。
历史上的临清,有个美誉“小天津”。该市博物馆馆长魏辉的开场白,将这个城市拉回到了过去。
城区内的元运河和明运河,纵贯市区呈巨大“人”字,然后在临清分别和卫运河“亲密”相融。运河古道纵横交错,当然漕运兴盛。临清一跃成内陆通往北京咽喉要冲、漕粮北运的中枢。
这样优厚的条件,临清再不风光一把,可真的没有一点道理了。
2、一碗“软”汤,
“熬出”运河别样风情
临清老城区,随便迈进一家不起眼的店铺,触摸一块残缺不全的墙砖,无不透出历史深处的厚重味儿。
大运河东西南北,肆意挥洒、流淌,让这座城市饮食“全国化”,京津菜、鲁菜,豫菜、淮扬菜,通过运河“传输带”在临清被吸收利用,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饮食奇葩。
尤其是临清汤更是美名远播。“到了临清不喝汤,枉自费力跑一趟”。临清人引以为豪的口头禅,让我们浮想联翩。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走进一家平常小店,精明的老板娘热情推荐“临清汤”。拿菜谱一看,鱿鱼、豆腐,鸡腰、口蘑,对鱼、鸭血,顿时勾出了肚里的馋虫。
点一份“对鱼汤”和一份豆腐汤,有汤有鱼,豆腐块儿在盆中浮沉。看一眼,垂涎欲滴,啜一口,酸辣鲜美,齿颊留香。再配上当地清真特色的羊肉火 烧,外焦里香,大家一口饼,一口汤,热乎乎,香喷喷,饼完汤尽,舌尖上的享受,虽没有洛阳水席华贵神秘,但与河南地道的羊肉汤相比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问店家秘诀,答曰:临清汤味美实惠,仅作料不同,一种“主材”即熬出十几种味道来。
临清汤、洛阳水席、开封羊肉汤、淮扬菜,这些隋唐大运河上不同城市的美食,因食材不同而风情各异,因汤汤水水而大放异彩。
3、一方“硬砖”,
顶起城市自豪脊梁
有人说,“北京城”是“大运河漂来的”。京城皇族“衣食住行”通过运河从富庶江南“漂”去,而“住”的主要部分,即营建北京皇城的贡砖,则大都出自临清。
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之前,花15年在北京大兴土木,临清砖官窑即创设于此时。东窑、西窑、张窑、陈窑,构成临清皇家官窑的主体。故宫、皇城、内城、外城,天坛、地坛,这些建筑的砖上都有戳印,写得非常清楚“临清烧造”。
500年故宫灯火明,500年临清窑火红。临清砖,硬邦邦顶起了临清自豪的脊梁。
同在大运河畔的无锡城,明清时,当地青砖运往江浙沪,远销东南亚,唯独在京城没有一点市场,因为无锡窑工都不爱接皇家的活儿,怕有砍头危险。
运河岸边,南方人的精明,北方人的胆略,一南一北,砖窑烧出各自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