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风情聊城故事之县令与送水老汉

清乾隆年间,聊城有个李县令,为体察民情,常在城里大街小巷行走,微服私访。这一日,行至东关大街,见前面一老汉拉着装有木桶的水车艰难的上桥,李县令急走几步,帮老汉把车子推上了桥,又小心地扶着车子送下桥头,老汉回过头来连声道谢。

于是县令便和老汉边走边聊,老汉说,自己是城北十三里铺人,今年六十五岁,膝下无儿无女,和老伴儿相依为命,靠给茶馆、饭馆、店铺送水为业,维持生计。县令说:“按年齿论你为兄我为弟。”分手时,县令告诉他自己姓李,在县衙里混事,有事就来找他。

三个月后,送水老汉的老伴生病了,先后请了两位医生,吃了二十多付药,病情也不见好转。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老汉城里也没有近亲好友,为筹钱给老伴看病,老汉日夜发愁。他忽然想到县衙的那个李兄弟,觉得此人可亲可信。

第二天便在“昌瑞祥”买了二斤点心来到县衙,对看门的衙役说:“我来看看我的李兄弟。”衙役告诉他,李大人正在后堂读书。见面后老汉说:“原来李兄弟是俺聊城的县令大人啊!失敬失敬。”李县令热情地说:“大哥不必拘礼,请坐请坐。”落座后李县令给老汉送上茶水,老汉说:“那次你帮我推车上桥,我一看你就是个好心人,今天我买了昌瑞祥的二斤点心来看看你,不成敬意。”攀谈了一番后县令说:“老大哥如有事只管说。”

老汉犹豫片刻,便把筹钱给老伴看病的事说了一遍,县令听后便知老汉来意。他瞅了一眼桌上的点心,吩咐衙役找杆秤称称。衙役称后说,连着包装每斤少一两。

县令便派衙役去请昌瑞祥的掌柜。这时县令对老汉说:“一会儿昌瑞祥的掌柜来了,你只管看戏不许搭话。”老汉只是点头,不知县令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一会儿,衙役把昌瑞祥的老板请到县衙,县令对掌柜说:“听说昌瑞祥的点心品种全、口味好,在聊城很有名气,特请你前来一叙。”

县令又问:“不知宝号始于何时,每天能售多少斤点心”?掌柜一一作答:“小号从我父亲那辈经营,至今已五十多年了,由我接手也二十年了,每天平均销售点心二百斤左右,逢年过节会更多。”县令指着桌上的点心说:“那二斤点心是朋友来看我,刚刚在你店里买的,不知什么价钱?”掌柜看了一眼,说是自己的货,并报上每斤的价钱。县令让掌柜称称这两包点心。称后,掌柜心里有些发慌,吞吞吐吐地对县令说:“每斤少一两。”

县令又把桌上的算盘递给掌柜说:“我说数你来算。200乘以360再乘以20,然后再除以16,再乘一斤点心的价钱。”掌柜的熟练地如数算出。这时县令脸色一沉,猛拍桌子,厉声说道:“算盘上这个数就是你二十年少斤短两,坑害百姓的黑心钱,你知罪吗!”这时掌柜的才恍然大悟,吓得一身冷汗,扑通跪倒哀求道:“小的知罪,从此痛改前非,卑号小本生意,还望大人开恩。”县令说:“你认打还是认罚”,掌柜慌忙连说:“小的认罚,小的认罚。”

县令正襟危坐说:“昌瑞祥掌柜听判,念你认罪态度好,有悔改之心,父亲一辈免罚,现只罚你十年的钱,立即交到县衙。如再少斤短两,加倍惩罚!”掌柜吓得磕头如同鸡餐米,连说:“谢大人开恩。”

不一会,掌柜派管家把钱如数送来。县令对老汉说:“老大哥你把这些钱拿去,给老伴看好病,不要再送水了,回家置上几亩地安度晚年吧。”送水的老汉这才明白,县令演的这出戏全是为了他。感动地热泪盈眶,忙磕头道谢“你真是咱聊城老百姓的大清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