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运河折射国运兴衰(三)

以史为鉴

隋炀帝为何强修运河?

我国主要运河的开发大多集中在古代,在缺乏现代科技辅助的情形下,开发成本非常巨大,很多朝代的兴盛与灭亡都与运河有关,可谓“河脉”关乎“国脉”。康有为曾对此有过评论:“古代漕运之制,为中国大政。”说的就是运河关乎国运。

从长远角度看,修建运河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如果超越了国力可以承受的程度,那可能就会演变成为劳民伤财的悲剧。我国历史上,修运河修到亡国的第一人就是隋炀帝杨广了。至今为止,杨广为何如此下大力气修建运河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可能有几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为了“剪断王气”。杨广通过“不正当手段”当上皇帝后,最担心的就是另有“王气”出没。他登上宝座时,有人说“有王气出自龙门,蔓 延至太原”。杨广为此做了三件事,一是派人在龙门地区挖沟开山,以破坏王气。二是任命自己的孙子杨侑为太原太守,以说明所谓王气就是他的子嗣,这种让王位 继承人做太守这么低级小官的事情,历朝历代似乎是惟一的一次。三就是修建该地运河,以“剪断王气”。隋炀帝热衷于修运河自此拉开序幕,而且他亲自坐镇指 挥。据《隋书》记载,隋炀帝“幸洛阳。丙申,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度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

第二种解释是为了方便去扬州“看花”。这里说的“花”不仅指的是扬州的琼花,而且还指江南美女。但这种解释可能无法自圆其说,即便花再美,也没 必要通过修建运河来看。说到美女,有一种说法是扬州原本美女不多,每次隋炀帝南巡都会带回大量美女,后来隋朝灭亡,这些美女流落民间,自此,扬州开始“盛 产”美女。所以,说杨广为了“亲寻美女”修建运河的说法可能并不靠谱。

第三种解释是为了征伐备战之用。隋炀帝当年最主要的征讨对象就是远在辽东的高句丽,修建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可能就在于此,将士兵集中运往集结 地——今天的北京。于是南方的战船、粮草、弓弩手被源源不断地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达北京,山东的马匹和战士也通过运河输往北京。经过数月日夜不停的运输,史 上最大规模的远征军集结完毕。

据史料记载,不包括皇帝禁卫军和侍从在内的战斗人员多达113万人,此外还有数百万民夫和后勤保障人员。不过这次战争却没有隋炀帝想象的那么简 单,而是以高句丽的完胜告终。隋炀帝不甘心失败,过了两年又倾尽全国之兵第二次御驾亲征高句丽。但就在隋军即将取胜之际,国内却发生了杨素叛乱,隋炀帝不 得不回京镇压叛乱,第二次远征又告夭折。等到第三次隋炀帝想举兵远征的时候,前来应征的地方军队寥寥无几。为什么到了第三次征讨高句丽没有人愿意“奉诏讨 逆”了呢?

隋代中国人口有四千五百多万,经过隋炀帝修建运河的折腾,在他即位的当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第四年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两次修运河征用了民工男女共计两百多万人。

紧接着隋炀帝又数次下江南,乘坐龙舟,跟随船只多达数千艘,这些船只大多需要人力在岸上牵引;当时又在运河岸边种了绵延一两千里的柳树,沿途修建了四十多座豪华离宫别苑,沿途由地方行政机构提供数万人的饮食起居,几次下来,又征用了民工数百万人。

杨广在两年时间内远征高句丽两次,损失士兵上百万人。所以,等到他第三次远征之时,国内这四千多万人口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老百姓要么背井离 乡成了流民,要么揭竿而起成了起义军。地方军队有的要去镇压国内起义,有的已不再相信隋炀帝,因而军阀割据。不过,高句丽在面对隋朝第三次东拼西凑的远征 军时,被隋朝“破釜沉舟”的勇气所震撼,主动投降,不然,隋军可能又是一次无功而返。隋炀帝“凯旋”后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满目疮痍的国家和居心 叵测的大臣,不久,隋炀帝就被杀于江都。

运河与北京

运河让北京建都成为可能

元代修凿完成北起大都、南达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的大运河,元代运河对今天北京最大的影响就是通惠河的建设。通惠 河由元代名臣兼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建筑设计师郭守敬主持建造,它贯通了昆明湖、积水潭和中南海,全长82公里。修建这条运河的主要目的在乎“国运”,即解 决北京吃水难和运输难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元朝才可以将北京作为横跨亚欧大陆大帝国的首都。

元代大运河陆续完善和疏导了前代运河,并以通惠河作为大运河终点。运河完成后,基本上使得北京这个内陆城市成为水陆两运的中心城市。据史料记 载,忽必烈在通惠河完成后“过积水潭,见舻舳蔽水,大悦”,于是亲自命名从万宁桥到通州的河道为“通惠河”。这个名字沿用至今,北京在该河东面修建的连接 中轴线与二环、三环的道路,仍沿用着忽必烈起的名字——“通惠河北路”。

京杭大运河的衰败,也预示着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败。到了19世纪中期后,海运和铁路兴起,尤其是在黄河改道以后,运河水量不足,运力直线下降,京杭大运河的运输功能终于落下帷幕。

我国运河工程在封建社会初期开始,到封建社会晚期开始衰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京杭大运河部分河段经过重新扩建和修缮,开始逐渐恢复通行。现在,它承载着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功能,古老的运河将重现生机。

运河文化

漕帮 中国最古老的帮派之一

运河一开,往来的船家们渐渐组织在一起,可以说,漕帮因漕运而来。

明清两代依靠运河南粮北调,供应京师和边防,维持漕运近六百年。漕帮祖师翁、钱、潘三祖成帮于雍正二年,据帮内文献记述:雍正帝通令各省,挂榜 招贤办理漕运。翁钱潘三位祖师,得到这个消息,心中大喜,便到抚署揭了黄榜。那时河南抚台名田文镜。三位祖师见了田巡抚,说了来历,便条陈整顿漕运办法。 田巡抚大喜,当与漕督同本上奏。雍正帝当旨谕,饬三位祖师归漕河总督张大有节制,并听命于勘视河工钦差何国宗指挥。三位祖师便辞别田巡抚,来到清江浦,请 见张漕台及何钦差。何张二人,即命三位监造粮船,并督理浚河修堤工程。三位祖师,复请张何二人转奏,请恩准许开帮收徒,以便统一粮务。清廷批准所请。

漕运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完全停止,漕帮被迫上岸,到运河沿线发展,凭借其严密的组织性和江湖义气,成为运河沿岸地区的准军事化的黑社会组织。漕帮入民国后,正式改称清帮(青帮)。

世界运河之最

巴拿马运河

不平凡的开凿史

巴拿马运河位于南美洲的巴拿马共和国境内,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运河全长81.3公里,河面最宽处为304米,最窄处只有91米,水深 13.5米至26.5米,可以通航6万吨以下和宽度不超过32米的船只。巴拿马运河于1881年由法国人首先开凿,1889年法国因财政困难而放弃了该项 工程。1903年美国取得对运河区的开凿使用权。1904年,运河在美国的监督下再次开凿,工程历时10年,耗资3.37亿美元,终于在1914年8月 15日完工通航。

苏伊士运河

只能单线行驶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的东北部,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把大西洋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1895年开工 挖掘,历时达十年,于1869年11月17日正式通航。运河从地中海畔的塞得港起,向南延伸到红海苏伊士湾之滨的陶菲克港,全长173公里。由于地势低 平,地中海与红海的海面高度相仿,运河航道只能允许船舶单线行驶,巴列支线和大苦湖中的卡布雷支线是南北对驶船队相互避让之处,船舶在运河的行驶时间约需 14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