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旅游将主打文化牌
江苏淮安运河和淮河交汇处的“水上立交”工程为亚洲最大,淮河从画面中的大运河河面下穿过
由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担纲设计的《京杭大运河旅游总体规划》,日前在京通过专家评审。按照规划,今后京杭大运河力图展示“华夏国脉,神州瑰宝”和“永恒的中华遗产,流动的民族血脉”国内形象,展示“中国运河”的国际形象。
大运河规划“一带”“三极”
2月19日,在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陈国忠院长介绍说,在规划制定中,规划专家在对各段大运河进行资源评价、产品设计、空间选择时,唯一的标准就是各地的文化优势。
“京杭大运河比较重要的‘三极’,就没有山东的城市,而是择定北京、杭州、扬州,对此评审时,就连外省的专家也非常意外,非常佩服。”陈国忠说。京杭大运河属于线形文化遗产,规划中的“一带”就是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带,“三极”的设计可以强化全轴。
除此之外,规划中还突出了“六段”:吴越文化旅游区段,淮扬文化旅游区段,中原文化旅游区段,齐鲁文化旅游区段,燕赵文化旅游区段,京津文化旅游区段。
据悉,全长1794千米的京杭大运河经过30余座城市,规划设计了“十六节点”:通州、天津、沧州、德州、聊城、济宁、台儿庄、徐州、宿迁、淮安、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
大运河保护分“十种模式”
规划创新性地提出了“继承遗产、保护遗产、体验遗产、创新遗产”的旅游开发理念,提出“十大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
这十种模式是:遗产廊道保护模式――把运河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对待;考古遗址公园――不仅是对遗址本体的保护,还要展现遗址特有的魅力,与城 市建设相融合;历史文化街――沿运河各市根据自身特色,对特定街区进行系统保护;古镇――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名镇,通过规划将其“点亮”;城市文化旅游综 合体;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博物馆保护模式――建设“立体的运河文化活动状态的博物馆”;零保护模式――回到最自然、最原始的保护,为后代 留下运河开发的空白、空间。
6省市均有亮点,开发步调不一
陈国忠介绍,根据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北京市着重挖掘“运河之源”文化内涵,突出漕运文化和帝都文化。在天津建设世界级运河旅游产品,打造运河 旅游产品集群,培育运河旅游品牌。在河北依托运河水体,以及京津、环渤海两大腹地,建设华北地区最大的滨河生态休闲旅游产品集群。
在山东,采取点轴布局、沿河开发思路,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沿大运河旅游产品空间集群带。在江苏采取8市联动、一体开发的思路,在世界级产品线路中形成区域亮点。浙江可实行杭州、嘉兴、湖州3市联动一体开发的思路,形成运河南段的区域亮点。
据介绍,目前6省市运河开发步调不一。杭州、苏州、无锡、扬州等市开发运河旅游较早,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形成品牌。山东济宁、枣庄两市在运河开 发方面比较重视,前者打出建设“运河之都”的发展目标,后者推出“台儿庄古城模式”。北京市近两年对运河旅游的开发逐渐发力,运河之旅纳入“人文奥运”, 并开发了通州河段。而天津等地的运河开发基本处于停滞阶段。今后,各地在进行城市规划中,必须考虑对运河风貌带的保护,按照文化遗产的相关标准开发运河。 在做环境、水利、交通等规划时,也应与《京杭大运河旅游总体规划》衔接、结合。6省市之间也将相互监督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