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问舟——‘海上丝绸之路’中式木帆船模型展”今日在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开展
中国博物馆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承办的“匠心问舟——‘海上丝绸之路’中式木帆船模型展”于 1月20日在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开幕。展览得到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山东人民出版社等多家机构鼎力支持。大展主办方、支持单位等相关单位以及古船模制作传承人代表出席开展仪式。
此次展览展品均是“全国第一届中式木帆船模型展评大赛”中获奖的作品,共计30余艘。代表性强、制作水平高、用料考究,系全国第一次涉及古船模的集中展示。
亮点一:参展船模范围明确,整体制作水平较高
根据不同标准,船模可作多种分类。本次大展包括中式木帆船的外观船模区的船模和结构船模区的船模。外观船模区的船模,至少要在外形、涂装绘饰等可见的外表面上尽可能地仿照原型船的真实原貌而建造;结构船模区的船模,除外形、涂装绘饰以外,还要在结构、工艺等方面都尽可能仿照原型船的原貌和实际而建造。总之,本次展出的船模,有的依据文献和考古资料而建造,有的依据实际调查和传统造船经验与技艺而建造。
亮点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中式船模大展
本次展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船史、船模界权威的专业机构及专家学者的力量共同策划举办。这些参赛船模的船型涵盖了沙船、浙船、福船、广船等主要海船类型,以及一些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内河船型。如上海沙船、汴河客船、南湖红船、丹阳船、泉州湾宋代海船、川江麻秧子、歪脑壳船、歪屁股船、长岛大瓜篓、牵风船、巢湖划子等。因此,从组织力量、参展报名地域、代表性船型、参展船模的整体水平等方面看,本次大展可称作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中式船模大展。
亮点三:大展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中式木帆船的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及船模成果的转化,需要有关机构、学者、专业人士和工匠等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和互动。本次大展的参展船模,船型种类众多,地域特征差别明显,特别希望和鼓励全国各地观众和专业人士参与点评和互动。为此,大展专门开发了参赛船模的在线观赏系统。观众可扫码进入系统,欣赏船模的多角度照片,查看船模的解说文字。此外,上海航海博物馆叶冲老师在开展当天还向大家一一讲解每艘船模背后的故事。
亮点四:大展将陆续推出视频图集等成果
为更加深入地记录和保存珍贵的传统造船技艺和知识,发掘优秀船模作品的考证、研制过程和故事,展览组织方将在展览结束后,与各地船史船模研究、“非遗”等相关机构和学者合作,采访造船工匠和船模师傅,制作纪录片。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运河船研究进程。
“匠心问舟——‘海上丝绸之路’中式木帆船模型展”展览地点为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展览时间将持续至3月20日,欢迎广大观众前往我馆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