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的鉴别与欣赏 有时可在画外下功夫
传闻拍卖张大千一幅《仿石溪》的山水,由于真伪问题,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在法庭上双方各有陈述,因为买卖双方都具有专家的鉴定书。
画家作品的真伪确实很难判别,有的真中有假,有的假中有真,个别摹作,功力不在原作之下。比如宋代米芾,一代大家,但他也有摹仿别人的伪作。然而他也有被别人所骗的时候,有一幅《唐明皇幸蜀图》,他误鉴为李思训(世称大李将军)的作品,后人据年代推算,李思训早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四十年就死了,安能画此幸蜀之图。
当年张大千本人,也曾有过摹仿石涛的作品,颇能乱真。当时的前辈画家和日本专家,都曾被他骗过,此轶事画坛亦有传闻。
鉴别古画有时可在画外下功夫。明代以前的画纸,都有麻的成分,到了清初以后,就不见麻了。在折扇上作画,始于明代成化年间。凡属尺页,总是成双数的,如单数,那就是缺页了。对联始于明末,在嘉靖以前的对联,就靠不住了。
还可关注印章。关于印章用的印泥,最初是朱墨并用,是用白芨水或蜜汁调色盖用的,实际上是水印,油印是北宋以后才用,而用艾绒掺和是始于元代,待到普遍使用时,已属明代中期的万历年间了。还有,凡画仕女或花朵而用铅粉打底的,则是在乾隆年间才开始的,所以明代作品上出现铅粉,必是赝品无疑。
作品有伪还因为代笔之作屡见不鲜。大约因作者事务繁忙,精力不继,而求索盈门,出于无奈,往往由学生,儿子代书代画,然后自己题款。这种作品中,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据传王羲之的代笔者为张翼,宋代马远的代笔者是他的儿子马麟,文徵明的代笔者为朱子朗,而唐伯虎则往往请自己的老师周臣代笔,董其昌的代笔者为赵左。清代刘墉书法的代笔者,竟是他的三个侍妾,名唤月华、春晓、四姐,三人轮流代劳。
书画的真伪,在收藏家或古董商心目中,当然是头等大事,但对我这个纯粹的欣赏者来说,真也好,伪也好,只要是一幅神完气足的作品,就是好画。有的赝本,作者自身的功力水平甚至超过原作者,但因他运气不佳,知名度不高,才不得已而为之。当年张大千画赝本石涛画,可能比石涛的真本还好一些,所以使资深行家也上当受骗。今天张大千的作品也有真伪问题了,我看大千先生天上有知,会心平气和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只不过历史的重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