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认识误区:并非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

著名运河史专家姚汉源先生曾愤愤不平地写道:“长城号称万里,其遗迹俱在,且名扬中外,今表彰不已。以文物伟迹自当之无愧,然物质用途已成历史,即欲修复不可能。京杭运河之伟大成就固不逊于长城,时至今日表彰之者不多。”

   时过境迁,经过许多学者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2006年中国大运河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入选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 录。2014年,中国大运河将正式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各城市的文本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大运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 展,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近年来,大运河文化的辉煌和意义不断得到阐发和弘扬,一扫之前默默无闻,甚至饱受争议的境况。无论是学术作品还是媒体影像宣传 介绍,对大运河的热情与日俱增,普遍认为,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雄视百代、光耀千秋的伟大工程”、与长城齐名的人类建筑“奇迹”、“封建王朝的生命线” 等等。

  然而,从谨慎的学术研究角度看,长期以来,在对中国运河史和运河文化研究和知识传播过程中,有一些夸大的、美化的、似是而非的 共识、习惯说法或常识,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几乎牢不可破的思维定式并进入众所周知的知识系统,不但学术界如此,社会上亦是如此。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有 些实属陈陈相因的认识误区,从普及科学、客观的知识需求看,长此以往,有碍于大运河的学术研究和知识文化的传播,许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和进一步探讨,由此 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我们罗列几个“常识”加以辨析,期望引发思考和进一步讨论。

  陈说之一:“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 的一条人工运河”。目前许多著述和工具书都这样表述,其依据是《左传》记载的夫差开凿邗沟的史实。这段史料很简略,但事实基本清楚,学术界基本认可,公元 前486年,吴王夫差“城邗,沟通江淮”。但这个时间并非世界最早,根据一般的工具书,古埃及时代就已经开凿运河,远早于邗沟。而且,“中国大运河”的概 念,一般指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或元以后的“京杭大运河”,国外学者著作中称此较多,现在为国人接受。其主要河段邗沟,只是区域性河流,开始时都不是 人工运河,沟通江淮的邗沟,可能只有其中的某一段是人工开挖的,长度有限,与完全平地开河的人工河不可相提并论。关于运河的定义,国际词典通用的定义是说 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通航河流,对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适用,但并不符合中国古代的情况,因为如果按此定义,邗沟绝对不能称“人工运河”,当时的夫差根 本没有能力或必要开凿从邗城(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人工运河。我以为,就中国古代而言,运河应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运河,指的是符合国际词 典所定义的完全人工开凿的河流,如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这样的运河,在古代,有元朝开凿济州河、明朝开凿的会通河、清朝开凿的中运河等。而广义的运河主 要利用自然河流湖泊,开挖一些连接河段,将自然河流湖泊沟通成一条较长的水运通道,后人统称这类沟、渠为“运河”。中国早期的运河大多如此。因此,以邗沟 论说“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不合国际话语标准,很难定论。说邗沟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运河比较靠谱。

  陈说之二:关于大运河的名称问题。京杭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姚汉源指出:“现代称京杭运河为大运河。大运河一词实来自国外。”

   首先,“京杭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是有差异的提法,或说是两个不同概念。现在的京杭运河,一般指具有通航能力的京杭大运河线路,即从山东济宁到杭州的 运河,这是国家交通运输部门在对京杭大运河进行拓宽改造之后所通行的名称,而非普通地图上标识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指元以后形成的,从北京到杭州的 运河。其次,大运河应是对古今南北大运河的总称,范围比京杭大运河大得多,从长度上看,如现在有学者认为京杭大运河应延长到浙江宁波,将浙东运河包括在 内,若然,就只能称大运河,而不能称京杭大运河或京杭运河。从时代上看,隋唐与北宋以洛阳和开封为中心的大运河,起点西至关中,南到杭州,北到北京,很难 用京杭大运河概括,所以,国家将原来提出的京杭大运河申遗,代之“中国大运河”(简称“大运河”)命名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并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加全 面、真实地反映了历史。

  陈说之三:中国的河流都是东西流向的,所以要开凿南北流向的运河。

  各种著述在论说中国开 凿运河的地理原因时,一般都说,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落差大,所以中国的河流都是或绝大多数是自西向东流的,造成只有东西流向的通航河流,没有南 北流向的通航河流,只有东西间的航运河流,缺乏南北间航运河流。因此,自古以来开凿运河,都是南北运河,以便沟通东西河流,加强南北联系。“中国古代的主 要河流全都是东西走向,没有南北水道,这种横向封闭的自然水系严重地制约着全国各地的交通往来,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这里实际上形成两点认识:第一,中国的河流都是东西流向的,因而通航河道也都是东西流向的,没有能够通航的南北流向的自然河流;第二,东西流向的河流只 能东西航运,无法南北航运,所以中国开凿的运河都是南北流向的,目的是沟通南北联系。两个认识因果关系明确,相互证据,由于第一个认识而自然产生第二个认 识,而第二个认识又说明第一个认识的正确性。最后得出只能开凿南北流向的大运河来沟通南北交通的结论,甚至让人产生中国古代开凿的都是南北走向的运河的认 识。

  虽说这些认识很可能是受到大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误导,但基本上是根据传统的地理教科书的介绍,而没有深入研究中国河流的实际所致。

  总体上看,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落差大,河流自然呈东西流向,东西流向的河流多,如长江、黄河、淮河、钱塘江、海河五大河流,都是东西向的,其他的河流,如渭河、漳河等亦然,大运河是沟通这些河流的唯一南北动脉,这一点不错。

  但是,这里说的河流的东西流向或南北流向应当是相对的,东西流向的河流中有南北流向的河段,南北流向的河流也有东西流向的,主要是受地形影响,亦有个别是人为因素,如黄河改道。

   如果考察中国各区域的河流走向,自西向东流向只是总体趋势,但实际上受地形影响,流向是复杂变化的,并非都是东西划一,很多河流,包括重要的河流,特别 是大河的支流,有许多是南北流向的。即便是东西向的河流,相当多的河段是南北流向的,如黄河从托克托到潼关一段,古称“西河”,位于山陕之间,完全是东西 流向的,其中有些河段至今保持一定的航运功能。古代的济水,从黄河分出,都是南北流向,往山东巨野泽,或往山东东北入海,或往泗水,夺泗入淮。古代的鸿 沟,由黄河改道分出,自北向南流到淮阳(陈),入淮河水系,都是南北流向。

  其实,南北流向的河流也不少,特别是在能够通航的河段,如 澜沧江,长江上游金沙江,四川、重庆境内,自北向南的嘉陵江、岷江;珠江(西江、北江和东江),进入广东以后,南北流向十分明显。自北向南的广西漓江,长 江中游支流有自南向北的湘江、资水、沅江,长江以北的汉水,江西的赣江、抚江,安徽的青弋江、水青江,浙江的富春江、衢江和浦阳江,都是南北流向为主的河 流。

  在北方,黄河流域有汾水、沁水、卫河、洛水、汝水、颍水、涡水、濉水、汴水等,淮河流域的泗水、沂水、沭水,长江流域的汉水等,多是南北流向,或下游为南北流向。

   现在,一讲运河就想到南北沟通,想到横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这是除了地理知识之外造成认识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事实是,上述河流, 无论是东西走向,还是南北走向,其中能够通航的河段,一般在中下游丘陵或平原地带,以南北流向居多,流向长江、淮河和黄河等东西向大河干流,其发挥重要水 运作用的河段,多是南北流向的支流河道。

  当然,中国河流分布和流向有严重的缺陷,一是虽然有许多南北流向的河流,相对来说,南北河流 都比较短,没有一条像长江那样,能够贯通南北大部地区,形成完整通航能力的自然河流。第二,在平坦的东部地区,由于地形制约、古黄河的改道等原因,没有一 条能够横贯南北、保持通航能力的河流,所以才有了开凿京杭大运河的必要。

  正是由于中国有许多可以通航的是南北流向的河流,所以,古代 许多运河实际上是东西流向的,古代开凿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东西向的运河。套用国际关于运河的定义,完全或基本上属于真正的由人工开凿的运河。而南北向的运 河,多是沟通水系,完全由人工开凿的河段不多,多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特别是明清以来,逐渐人工渠化,或改建的运河。

  下面罗列几条古代开凿的沟通南北河流的东西流向运河。

  太伯渎。或作泰伯渎,这条运河是主要以灌溉为主的人工河渠,传说商末由吴太伯开凿,东西流向。较晚的文献说当时能够航运,沟通无锡梅村与太湖。

   陈蔡间运河。西周时期由徐偃王所开,当时中心位于今江苏泗洪(其地已经没入洪泽湖中)的徐国控制了36个小国,与周王室对峙。徐偃王一度率军西进,由淮 河西进,深入中原腹地,开凿运河沟通陈国都城淮阳与蔡国都城上蔡之间的水系。这里属淮河上游支流,陈蔡运河可能是沟通古汝水与古沙河。古沙水,又名蔡水、 蔡河。再接南北向的鸿沟水系。鸿沟从黄河往南,沟通颍水。

  荆溪运河。在今江苏高淳、溧阳境内。相传为春秋末年吴国伍子胥所开,沟通太 湖与水阳江到长江。荆溪运河的线路:吴阖闾城—太湖—荆溪运河(宜兴—溧阳)—(高淳东坝)—固城湖—水阳江—长江。这是《汉书·地理志》所说的中江,明 确讲中江在今安徽芜湖—带受江之水。另一种说法,从固城湖—石臼湖—(当涂)—长江。运河应是人工开凿的将荆溪水引过茅山分水岭的河段。人工河线路约10 公里,东西流向。荆溪是否为人工河,有争议,多以为是人工河流,或以为是自然河流。

  江汉运河。又称“扬水运河”、“子胥渎”,连接汉 水和楚都郢。相传是伍子胥所开,其率吴军攻打楚国,夺取都城。但吴占领楚国时间很短,能否有时间和条件开凿运河,值得怀疑。也可能就是像金宋对峙时期,金 兀术被韩世忠阻击在黄天荡,后开凿一条运河通往长江,逃回江北的情况类似,临时开的一条很短的运河。

  菏水(商鲁间运河):春秋末期, 吴王夫差开凿的菏水,商鲁之间的运河,应当是一条以东西流向为主的河流。宋国与鲁国之间,沟通了济水与泗水的联系。这一条无论怎么看,都是东西向的运河。 由于南北流向的河流有东西位置差,所以要开凿东西流向的运河加以沟通。这条运河后来叫五丈河,宋代是重要的水运通道。沟通汴梁与山东淮河流域的联系。

  灵渠。秦朝开凿的灵渠也是东西走向的,将南北流向的湘江和漓江沟通起来。湘江自南向北流入长江,漓江自北向南流入西江,在广西桂林相向而遇,并不相通,秦史监禄为秦军南征运输军粮,开凿了灵渠。

  关中漕渠。重要的人工开凿的运河中,西汉武帝时开凿的“关中漕渠”对于漕运作用最大,这是一条与渭河并行的东西流向的运河。到了隋朝,又在旧址基础上开广通渠,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网络的西线。

  浙东运河(古山阴水道)。从萧山到宁波,基本上是一条东西向的运河,开凿很早,现在已经算作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连接古若耶溪和曹娥江这两条南北走向的自然河流。

  仪扬运河。从仪征到扬州,由瓜洲古渡越江的漕船,到扬子津入扬州。这条运河解决了扬州城远离江岸的问题,使大运河保持通畅。

   以上这些运河,人工开凿的河段都不太长,极少是完全由人工开挖,都是充分利用自然河流原有的故道,疏浚拓宽。但却十分关键,如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 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沟通,秦朝得以开拓五岭以南地区。使菏水,沟通了淮河与黄河流域。实际上,中国古代开凿的运河,往往是将南北两条不相贯通的自然河流 沟通起来,而这两条河流由于位置的东西差异,造成开凿的运河,恰恰可能是东西流向的。但开凿之后,形成了南北贯通的新水道,并非人工开凿一条南北水运通 道。京杭大运河也由此而成,如利用了南北向的卫河、泗水、邗沟等。由此可知,中国一些重要的运河,往往是东西走向的,利用人工与自然河流巧妙结合,运河连 接的水路可以通往四面八方,成就了古代中国“运河帝国”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