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有条河——运河文化博物馆 学习交流活动”走进临清

15923613507855.jpg

为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的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运河故事。6月2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举办“我家门前有条河——运河文化博物馆学习交流活动”,第一站走进运河遗产城市临清。

在中国大运河1710公里的漫长航线中,临清曾是一处重要的商贸口岸,它北依京津、南通江浙,自元至清,坐享五百年繁华,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之誉。它留下的运河遗产依然见证着往昔的兴盛。

此次交流活动先后来到临清戴湾镇明清砖窑遗址、戴湾闸、临清钞关、砖闸、鳌头矶、会通闸(会通桥)、月径桥、临清闸(问津桥)、舍利宝塔、历史街区、临清市博物馆学习。临清市博物馆馆长魏辉全程为大家介绍。通过魏馆长的讲述大家了解到临清贡砖的具体烧制情况,临清船闸的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特别是临清会通闸,作为临清元代运河闸门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保留至今,闸口宽6米,高6米,在明万历年间改闸为单孔拱桥,清代维修时易名“会通桥”,是元明清三代相继叠加而成。魏馆长还介绍到前几年清淤疏浚河道时,还在会通桥下出土了元代至顺四年(1333年)的船闸绞关石和镇水兽,保存完整,现已移至临清市博物馆展陈。

通过此次学习,大家对临清段运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当时的船闸、河道、昔日的繁荣都有了更好的认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谢文博在此次学习中多次强调,要将临清段运河的所学所得融会贯通到运河博物馆的运河研究和讲解当中,将运河博物馆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展示和研究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重点小知识(一)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

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是目前聊城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它东起鳌头矶,西至临清闸入卫处,全长1.2公里,是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凿,自须城安山至临清御河(卫河)是原“会通河”原生态运河仅存。此河段建有隘船闸、会通闸、临清闸三位一体管控运河蓄泄、启闭船闸升降,确保漕船畅流无滞。此河段明清间又建有鳌背桥、永济桥、月径桥,沟通两岸商贸互市、人员往来,为城市兴旺发展空间形态及保障漕运的繁荣发挥了历史性流通枢纽作用。2014年6月22日,此河段随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5923615077283.jpg

重点小知识(二)临清闸

临清闸位于临清市先锋街道办事处白布巷街西首运河之上,始建于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是会通河入卫河端始船闸,与会通闸、隘船闸三位一体,管控漕输《元史》称“运环闸”。闸口宽6米,高8.2米,四向雁翅10.5-12米不等。明代弘治三年(1490)闸墩、四向雁翅加高叠砌2.2米城砖金刚墙,使其更趋牢固。万历年间(1573-1620)闸河废弃,在两闸墩间砌筑双孔拱桥,“临清闸”易名“问津桥”。此闸桥,元明清三代相继砌筑,至今保存完好,曾出土元代船闸绞关石及镇水兽等文物。

159236152250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