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通渠:渭河的平行线

广通渠是渭河南岸、基本与渭河平行的一条沟通京师与关东交通的渠道。发轫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所开“漕渠”。漕渠有大司农郑当时主持,水工徐伯督开,发卒数万人,历经三年而成。《汉书·武 帝纪》的“穿漕渠通渭”,即此。人称关中漕渠。漕渠由今陕西西安西北郊鱼王村附件引渭水东流,经临潼、渭南以北,至三河口以西汇入渭河。漕渠东汉时尚可通 航,北魏时已经无水。隋文帝建都渭河以南大兴城(今陕西西安),渭河“流浅沙多”,不利于航运。为解决关东漕粮西运,遂于开皇四年(584年)重开,名曰 广通渠(炀帝时改名永通渠,又名富民渠)。由于其时渭河北徙,河床不断下切,汉代渠首已不能引入渭河之水,遂将渠首西移至咸阳县西南十八里,其余渠道的径 流路线以及渠尾入渭处,基本没有多大变更。隋朝以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唐文宗大和初年(827-835)两次重开,亦基本循汉唐旧渠。“大历 之后,渐不通舟。”唐朝末年,随着国都东移和长安城的破坏,关中漕渠被彻底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