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鳌头”繁华成影

  地址:临清

  第53站

  
  A

  鳌头矶 再难占“鳌头”

  走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段时,永济渠(卫运河)流经临清,我们与临清有一面之缘。这次跨越京杭之行,临清正好处在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段南部终点。

  这就是临清,两条不同大运河交汇点,也是同一条河的交接点。9月22日,双休日。临清街头,人流比往日稠了不少,鳌头矶静静坐在运河旁,麻木的表情看不出昨日曾经是何等的风光无限。

  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鳌头矶,就坐落在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交汇处的石坝上,是京杭大运河上一处个头小、名气大的风水宝地。

  因其状如鳌头,两支运河上的四处河闸像鳌的两足,广济桥在鳌头矶后像其尾。明代书法家,临清名士方元焕忽发奇想,在这个不大建筑额头上题写“独占”二字,赋予“独占鳌头”的野心和意境。

  站在鳌头矶上,古运河静如一脉死水,实在看不出当年,这样的气度下,能生出商船浩荡、商贾云集的壮观场景?“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秋)”,这是当年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表述,而今“苏杭”依旧,临清怎么找不到北了呢?

   据《临清州志》:“鳌头矶在中州东起处,砌以石如鳌头突出。筑观音阁其上。”又说:“凡南船至,多停泊游憩,随称名焉。”明代大学士、著名诗人李东阳当 年顺京杭大运河旅游,来到临清这一好地方,写了首《过鳌头矶》:“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

  时过境迁,随着铁路、公路甚至民航的兴起,大运河漕运成为历史,大运河魅力黯然失色。临清,陷入了“面临冷清”的尴尬境地。

  B

  古钞关 “牛气”成旧谈

  鳌头矶只是古临清500多年前繁荣的标志,真正推动繁荣出现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恐怕就是古运河钞关了。

  临清运河钞关离鳌头矶不足500米,设在大运河西岸,是重要历史文化遗存,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为钞关?就是现在的“国税局”。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有八大钞关。八大钞关撑起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临清钞关高居“八关之首”。

  临清钞关,南接淮安关,北接天津关,处于中间,管得很宽。明宣德四年(1429年),执政者为了国库充盈,在临清开设“直属税局”,由户部直控督理关税,下设5处分关和16处大小口岸,钞关建筑群占地4万多平方米。

  我们踏入一破落院子,4万多平方米的骨架子早散得没了形儿,不过里面倒也古树茂蕤,青砖碧瓦间现存有钞关仪门、穿厅、公堂、巡拦房、船料房等建筑,院内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具体内容残毁不清,可“中心思想”都是在记录一段消失了的牛气风光。

  漕运盛,帆如林,百货山积一派忙。中国运河博物馆馆长陈清义对钞关了如指掌:“那时大运河热闹,国家经济形势好,税收来得多。明万历年间,临清运河钞关征收税银8.3万余两,居然多于京师的崇文门钞关,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

  C

  《金瓶梅》 三地争“繁荣”

  一部《金瓶梅》,成了香饽饽。这部奇书引发三个地方争议,它们不约而同大胆弃《金瓶梅》淫书淫风之糟粕,取之证明属己繁华旧梦之精华。

  这三个地方是山东的临清市、江苏的徐州市和河北邢台市清河县,都位于隋唐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的岸边。

  临清市博物馆的魏馆长向我们介绍,《金瓶梅》中的一段话被很多人用来说明临清当年繁盛。

  “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码头去处,商贾云集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魏馆长拿出临清志来印证,至元、明,全国经济全赖运河,临清地经数百年之取精用宏,商业遂蓬兴而不可遏。当其盛时,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比,有肩摩毂击之势。

  当地有关专家考证认为,书作者兰陵笑笑生要么是临清人,要么是客居临清,他对临清的钞关、沙河、狮子街等的描述太准确了。复旦大学黄霖教授说:没有临清,就没有《金瓶梅》。

  临清之说阻挡不了清河县的研讨激情。该县召开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成果之一是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地就在清河。打开书,清河人熟悉的人物、风俗、方言、饮食等扑面而来,书里描绘的实乃清河县曾经的一派繁荣。

  徐州的专家也不甘寂寞。他们自有观点,称徐州段运河地名地貌特征与《金瓶梅》所说实在吻合,作者之所以以清河和临清为名写入书中,作者害怕当权者迫害,用清河和临清的所谓地名来代替徐州。这是兰陵笑笑生故意“曲笔”。

  不管何说,有一点可以肯定:上述地方都是沾了运河的光才繁荣起来的。

  天色不早。我们自临清往下,到枣庄市的台儿庄区,被称为京杭大运河的鲁运河段。结束临清之旅,也结束了南运河段,我们开始进入鲁运河段的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