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机构 完善体系 保护整治并举

中 国大运河由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两部分组成。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历经了我国春秋战国至元明清时代,同时在近现代也产生 了一些变化与发展。大运河主要由人工河道和部分天然河流、湖泊连接而成,它将我国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起来,构成了我国南北水路 交通大动脉。大运河流经全国8省3 5个省辖市,目前统计,全长已超过1800公里,通航里程为1 400多公里,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的山东部分及江苏和浙江两省。

大运河江苏段全长约7 00公里,北起苏鲁两省交界处的徐州二级坝,南至苏浙两省交界的苏州鸭子坝。由北向南依次流经江苏省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市,沟通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及太湖,连接淮河、长江两大水系。目前,大运河江苏段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经济社会效益发挥最为显著的区段。大运河江苏段是国家水运主要通道,也是江苏省“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常年有大量的船舶运输航行,担负着我国长三角地区经济重地物资及时中转集散及北煤南运战略任务,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长期以来,江苏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大运河及其沿岸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工作基础扎实,2 007年10月,国家文物局确定江苏扬州市为全国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江苏深受鼓舞,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力争做出表率。

组织机构健全是做好运河保护工作的坚实基础。积极组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申遗领导机构,是推进大运河申遗和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2009年,省政府成立了由副省长曹卫星任组长,1 1个省级部门有关领导和沿线8市政府分管市长为成员的“江苏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市厅际会商小组”。运河沿线8市 也及时成立了各自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领导机构,明确小组各成员单位和部门工作职责。同时,省、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大运河遗产保护,为全省大运河保 护工作奠定了基础。各有关部门协调紧密,在保护规划编制、运河水道保护工程实施、项目经费保障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保 护体系完善是做好大运河保护工作的根本保障。要保护好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首先要做好法律保障。江苏省继《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颁布之后,运 河沿线的有关地区也出台了一些法规,如《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无锡市区古运河管理暂行规定》《扬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等。此外,扬州、 淮安、徐州等地也制订了相关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制定和颁布,使全省文物保护工作沿着法制化轨道发展,也为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运 河规划出台是做好大运河保护工作的必要前提。在国家尚没有规划编制标准的情况下,江苏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大运河遗产保护的途径,率 先起草了《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该《要求》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并赴京作了专题汇报。经过各市不懈努力,江苏省运河沿线8市政府已对规划予以批准公布。2011年6月,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会商小组对《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进行论证评审,原则通过,并于年底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今年6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公布《规划》,成为江苏省重要的规范性文件。截至目前,江苏省用于省、市保护规划编制经费已达2000方元。此外,各地积极编制运河遗产专项保护规划,使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保护与永续利用。

 保护整治并举是做好大运河保护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省实施了一大批运河沿线的文物古迹维修保护及历史街区整治工程。 2010年,江苏省启动了“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拟用四年时间,抢救保护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集中整理重点河段沿岸环境。目前,省财政已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带动地方投入近10亿元,实施了25项大运河遗产点、段保护工程。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相关工作,运河沿线城市及镇、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城市名片效应凸显。

扩 大社会宣传是做好大运河保护的有力支撑。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必须得到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为此,省市文物主管部门通过 文化遗产日、文物节等活动,积极开展大运河保护宣传展示。通过展览展示、维修工程、非遗文化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宣传大运河遗 产价值。同时,动员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基本知识,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各市文物主管部门积极 对接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的信息平台,互通信息、分享经验,及时宣传全省运河遗产保护动态。在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重视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约束和 规范涉及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相关行为。

保 护传承利用是做好大运河保护的根本目的。江苏境内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历史遗存丰富的文化之河,更是一条交通动脉和黄金水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 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沿线各市在运河遗产合理利用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中,各地不断研究和探索运河遗产的多种保护利用模式,做到既妥 善保护遗产又尽量发挥运河各种实用功能,充分发挥运河资源优势和特色,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真正实现运河遗产保护在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和惠民上和谐 共赢。

六年来,江苏坚决落实国家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部署,不断提升大运河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积极为全国大运河如期申遗成功作贡献。现在,江苏境内的大运河已逐步成为展现文明、优化生态、繁荣经济、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