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滑县段涅槃重生

昔日的大运河如何繁荣一方?今日的大运河又将迎来怎样的重生?

  如果说长城是一座抵御外部威慑的屏障,那么大运河就是一条沟通内部经络的命脉。大运河滑县段(又名卫河),因其文物遗存的“五位一体”,成为探究大运河“千年兴衰千秋梦”的一个典型缩影。

  昔日的大运河滑县段如何繁荣一方文化、带动一方经济?又将因着怎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而涅槃重生?

  带着种种疑问,在鸟语蝉鸣、树木葱茏的盛夏时节,记者实地探访了大运河滑县段。

  天时:运河汤汤 申遗提上日程

  运河之滨的道口古镇,因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大运河繁荣了地域经济,孕育了丰厚的运河文化。据记载,隋代以后,卫 汉水路上达百泉,下抵天津,水中“帆樯林立”、三百万之民船,四时畅行,南粮北运,津货南来,陆“通梁达燕、运卫仰鲁”,路上“轮蹄徒旅”。大运河优越的 水运条件,催生了道口古镇经济文化的繁荣,明清至民国年间,道口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日进斗金”,为豫北重镇,有“小天津”之称,成为运河之滨的一颗璀 璨明珠。

  南北文化的交融,带来了民间艺术的交融发展。从天津流传而来的船歌,创新发展为道口军庄秧歌被古镇人民代代相传,发 扬光大,如今已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了解,同样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还有大平调、大弦戏、二夹弦、木版年画、秦氏绢艺和道口 锡器。

  大运河仿若一位慈母,不仅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道口古镇的万千儿女,还以她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往来商贾,繁荣了当地经济、衍生了运河文化,留给我们后人的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明朝时期,运河航运鼎盛,经营船只千帆竞发,水路通便,商贾蚁附,物货山集,而到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由于道清、京汉铁路的通车,运河航运受到影响,水运事业日渐萧条。至上世纪70年代末航运逐渐停止,道口古镇也因此没落。

  为了避免大运河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文物遗迹的退化和消亡,为了避免中华民族因此而蒙受重大损失,大运河申遗被提上议事日程。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是我县打造文化名县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做好此项工 作,对弘扬历史文化、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滑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董良鸿的话句句掷地有声。大运河申遗项目启动,以此为契机,滑县 开始对大运河滑县段及道口古镇进行保护性建设开发,大运河滑县段以一种新的身份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地利:五位一体 文物遗存得天独厚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运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有的地方已经干涸。而大运河滑县段保存完整,成为裸露地表的明珠。

  据介绍,大运河滑县段属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一部分,全长8240米,有河道、码头、城墙、村镇、祭祀庙宇等“五位一体”的完整文物古迹,其中沿河遗留码头8处、水闸4处,大运河滑县段也因此成为豫北最完善的古运河遗址,也是全国不多见的较完整的大运河重要遗迹之一。

  记者怀着几分敬畏、几分好奇,一路探访了“五位一体”的文物遗存:河道主体、古码头、古城墙、大王庙、道口古街。

  雨过天晴,水涨岸低,立于桥头之上,看汤汤运河一路向北流去。如今的大运河滑县段虽没有昔日的“四时畅行”,但依然 风姿绰约,河道主体完整,水质条件良好,堤岸土壤肥沃,绿树成荫。据介绍,大运河滑县段是现存活着的、流动的大运河永济渠段保存最为完好、内涵最为丰富的 河段之一。

  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掩映在一片绿意之中的古码头映入了眼帘,陪同人员介绍说:“看,这就是一号古码头,它是大运河沟通不同地域间经济交流的直接见证。”古码头悄然静卧、保存完好,如今立于门洞之下,还能感受到昔日此处“南粮北运、津货南来”的繁盛。

  立于“青石为基,青砖为墙”的古城墙之下,抬眼望,墙体斑驳、墙高见丈,树木葱茏繁盛的枝桠伸到了墙外。它的发现,对于研究道口古镇的布局及政治、经济有重要作用。

  怀着敬畏之心,记者拜谒了祭祀庙宇大王庙。大王庙面河而建,坐东向西,主殿灰瓦覆顶、雕梁画栋,供奉着历史上与治水有关的五位大王。据介绍,大王庙在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因紧临卫河而得名的道口古街顺河街,虽然再也感受不到当年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但遗存的“德庆诚”等几座中西合璧式的商业门依然气势恢宏、卓尔不群,精致的雕花木窗、斑驳的砖雕牌匾、考究的镂空檐板,道口古镇昔日的繁华依稀可见。

  街区的形成是运河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写照。走进一条街,所有房子都是朝向一面,记者对这种布局很是好奇。这时,迎面走来的一位老人告诉我:“这就是一面街了,是根据房子的走势命名的,像这样的街区还有狮子巷,巷里有好多昂首挺胸的狮子。”

  “五位一体”的完整遗存,使得大运河滑县段卓尔不群,为大运河成功申遗提供“地利”之便。

  人和:群策群力 运河申遗志在必得

  随着水量的减少,大运河被荒废搁置,滩涂上栽种树木、开荒种田的现象时有发生,既影响了观瞻,也给申遗带来诸多不便。

  “自运河申遗项目启动以来,以县委、县政府为主导,抽调各相关部门的精兵强将组成了申遗指挥部,大力推进运河申 遗。”滑县运河申遗指挥部的同志告诉记者。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划设计的保护总规已经公布实施,在此基础上,又聘 请河南省古建所对运河滑县段文物本体保护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目前已通过省级评审并已上报国家文物局。

  不久前,这里的垃圾大堆小堆到处都是,晴天车辆一过尘土四处飞,下雨时污水四处流,环境很是差劲。现在好了,垃圾都被运走了,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俺一家每天黄昏都会沿着河岸散步。”运河附近的居民欣慰地说。

  在顺河街,随处可见写有“道口镇第一批历史建筑”,“道口镇第一批历史商铺”等字样的金黄色标牌。这里的古老建筑虽 是旧时风格,但记者走进屋内,内部设施却是一应俱全。顺河街居民刘存信介绍说:“政府人员告诉俺了,俺住的这些房屋跟运河一样有保存价值,虽然俺不太懂, 但知道是好事,所以都很配合老屋的保护。”

  在大运河申遗指挥部,文本资料组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通过走访相关部门查询档案、走访沿河居民搜集运河老照片等资料,编纂了申遗《大事记》,整理制作出《锦绣运河》图片集,并按照“四有”要求,搜集了加强资料收集整理和文物保护四有工作。

  申遗宣传标语处处可见,公交车、出租车车身上,宣传栏内,古城墙附近,处处张贴悬挂着写有“古色古香古运河,宜居宜 游新滑县”等字样的标语。据了解,滑县县委、县政府以各种媒体为平台,大力宣传申遗的重要性、报道大运河滑县段申遗动态,还开展了各种活动、义演,宣传助 推申遗工作。在道口实地探访的几天里,记者发现,无论男女老少,问起运河申遗,都回答得头头是道。可见,滑县已经形成了全民申遗的良好氛围。

  得天独厚的完整遗存,滑县人民的同心同德,大运河滑县段申遗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理由相信,滑县人民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