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引出话题

  9月26日,第六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世界运河大会在扬州开幕,中国大运河申遗依旧是热议焦点。

  目前国际上已经成功申遗的7条运河,都只作为遗迹存在,旅游与休闲是其唯一的功能。而大运河作为仍在使用的历史遗产,其“活态”的特征正成为目 前申遗最大的难点。国内运河沿线35座城市及世界运河城市的代表们认为,如何处理好运河沿线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需要大运河沿线城市有更多的管理智慧和 责任意识。

  扬州市市长朱民阳认为,“活态”是大运河区别于其他运河世界遗产的最显著特征,而且这一特征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大运河仍是扬州城 市发展的动脉,也是中国“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仅淮扬运河段就相当于8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货运量。除了主航道承担着运输、灌溉、泄洪等功能外,大运河部分 航道还担负着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的重任。

  “大运河长数千公里,它的遗产定义是一项极不平常的挑战,可能是世上世界遗产档案遇到的最复杂的档案。”法国南特大学教授米歇尔・科特是闻名世 界的运河保护专家。他说,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运河一直是世界遗产公约的一个主题。正是这种“活态”特征,造成了大运河在申遗时,与目前已列入世界 遗产的7条国外运河显著不同。“中国大运河遗产价值的复杂性在于,它的普世价值需要各种证明并综合体现,内容涉及重货运输通道、水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水利 技术、利益相关者问题的复杂性,甚至包括运河沿线管理与地方发展项目之间的冲突关系等。”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说,我国现行管理体制更增加了大运河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在国内,不同的功能对应着不同的政府管理主体,也就意味着管辖范围的重合和管理手段的冲突等。

  与会代表纷纷认为,控制性保护是大运河保护的必选题,在这方面,扬州市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无疑做出了示范。今年,大运河扬州段已在全国首启 监测预警系统,使用了空间信息技术、视频实时监控、物联网等手段,给大运河的守护装上了明亮的“电子眼”。据了解,目前大运河扬州段遗产监测预警中心涉及 环保局、园林局、气象局、公安局、海事局等33个遗产监测责任单位、遗产点权属单位。监测预警如果出现异常,系统红灯会应急报警,由各部门协调处置,这就 为大运河实现控制性保护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协调处置机制。

  鉴于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迹众多,代表们提出的另一种保护方式是保护性利用开发,这也是目前很多城市更乐意采用的一种策略。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 介绍,运河杭州段沿岸汇聚了丰富多彩的茶艺文化、饮食文化、桑蚕丝绸文化、地方戏曲、民间曲艺,积淀了古典园林、藏书楼阁、桥梁古塔,形成了运河沿线著名 的“湖墅八景”等人文景观,这些将会成为运河“申遗”的宝贵资源。扬州市则谋划将大运河扬州段打造成“最中国”的世界级运河旅游产品,目前已经开通了全长 30多公里的运河水上游览线,通过沿岸景点带动起了11个旅游片区项目,都以传统中国文化和运河水文化为特色。在此基础上,扬州还在筹划以运河为主题的演 艺节目,以及国际烟花大会、国际龙舟公开赛、国际运河音乐节等主题活动。

  对于此类开发利用,部分国外运河城市代表则建议,要特别注重开发过程中商业化与文化的平衡,文化过重可能让保护难以为继,商业化过重则可能对大运河遗产形成毁灭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