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被指商业氛围浓重 专家称或将影响申遗(二)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商业开发带来了人气。“商业化是需要的,就好比运河边。过去运河边是一块死地,没有商业氛围。现在商业氛围浓了,变成了活地。”浙江省 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院研究员姜佳将告诉记者,运河边出现多条美食街是市场需求所致,历史上的大兜路是杭城繁华的集市,如今开发成美食街也算还原过去的面 貌,尽管形式上发生变化。

姜佳将认为,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终归还是需要依靠适当的商业开发。“就比如欧洲的莱茵河,河畔严格分为商业区和生态区。在生态区旅游的游客到商业区消费,商业区赚来的资金用于生态区的基础设施维护。这就叫‘文化注入经济,经济反哺文化’。”

对于姜佳将的说法,周复多教授表示认同,但是他还认为,商业开发必须有度,而目前杭州运河段的商业开发已经远远超过这个度了。

过度商业开发会直接影响申遗

 距离大兜路历史街区不远,是运河杭州段7个申遗点之一、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富义仓。记者了解到,这座当年的“天下粮仓”已经变成了文化创意园区,当前共有十余家文创企业入驻,其中有一家名为韵和书院的高档会所。

富义仓相关负责人在2010年接受杭州当地媒体采访时称,富义仓改转变为文化创意园区,是实现“物质粮仓向文化粮仓升级”。

这样的案例并非是富义仓独有。2010年8月,有着70年历史的上海中华书局旧址被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当时持反对意见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指出,创意产业园已成为什么都能装的“大箩筐”,只保留外部结构而不注重内在文化,是本末倒置。

杭州市对于富义仓以及运河沿岸其它景点大量的商业开发在周复多眼里是不合适的,他认为这是打着文化的幌子谋求商业利益。“如果这些情况不得到改善,运河申遗早晚会吃到黄牌。”周复多教授无奈地摇摇头说。

近年来,关于各地文化旅游景区商业化气息严重的报道层出不穷。有不少媒体称,国内丽江、凤凰等多个知名景区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缺失,“商业污染”十分严 重。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今年11月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直言,过度商业化已经成为国内旅游景区的通病。

不少专家认为,过度商业化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的。此外,前期的盲目规划和后期的管理不善也是导致过度商业化的重要原因。

对此,周复多教授表示认同。周复多认为,大运河等文化遗产带来的物质财富并非是自身产生的。“文化遗产之所以是文化遗产,是给城市吸引人气来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如果要它自己去经营并产生价值,则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