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 宿迁不遗余力

  12月10日上午,宿迁市召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物保护及大运河(宿迁段)保护与申遗工作座谈交流会。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国务院确定在2014年将大运河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了完美地完成任务,宿迁市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

    2006年,京杭运河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国家文物局将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 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启动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我市自大运河申遗工作开展以来,克服资金不足等困难,多方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运河岸边的财神庙、 合善堂、通汇桥、陈家大院等历史建筑实施了修复工程。

  三朝辉煌都在宿迁体现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从今淮安到扬州,开山阳渎,后又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隋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

  宿迁段大运河共有三部分,一是隋唐大运河之通济渠(老汴河)入淮河的尾闾33公里,二是元明间作为京杭运河主航道的黄河故道(原泗水下 游)121公里,三是清康熙27年(1688年)为避黄行运而开挖的中运河112公里。中运河的开凿是奠定京杭运河走势的最后一次大型工程,对康熙后泇河 至清口漕运的畅通起了决定性作用。清代治理黄河水患、确保运河漕运的许多国家工程均位于宿迁境内,康熙、乾隆皆为此六次南巡驻跸宿迁,留下了龙王庙行宫等 历史遗迹和大量故事传说。

  目前的大运河宿迁段基本保持原有线路,是苏北航运的黄金水道和南水北调的主要通道,保护和挖掘运河文化也必将极大地提升宿迁的整体形象和对外影响。

  运河宿迁段两岸遗产总数为47项 

  运河宿迁段两岸遗产总数为47项,包括水利工程及相关文化遗产18项,聚落遗产2项,其他运河物质文化遗产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生态和景观保护区4项。所以专家一致认为“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

  大运河宿迁段水利工程及相关文化遗产共18项31处,其中水道5项(京杭运河中运河宿迁段、黄河故道宿迁段、老汴河、龙窝塘、龙门口)、水源工 程2项(洪泽湖、骆马湖)、水利工程设施5项(归仁堤、皂河枢纽工程、泗阳枢纽工程、刘老涧枢纽工程、宿迁枢纽工程)、航运工程设施2项(皂河老船闸、刘 老涧老船闸)、古代运河设施和管理机构遗存1项(关坝台)、与运河相关的古代祭祀文化遗存3项(龙王庙行宫、大王庙、天后宫)。

  大运河聚落遗产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宿豫区皂河镇,运河历史地段,宿城区东大街和新盛街历史地段。大运河宿迁段其他物质遗产包括两处古遗址———宿豫古城遗址和桃源故城。一处碑刻———敕浚挑修河道工程碑。

  大运河宿迁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6类20项,运河及治河相关的神话及民间传说4项(康熙、乾隆在宿治河传说;宿迁大王庙供靳辅的传说;张庙的由 来;黄河故道、中运河、洪泽湖、骆马湖、六塘河相关的传说)、运河相关民俗3项(金龙四大王崇拜、皂河正月初九庙会、洪泽湖渔民婚嫁习俗)、运河相关戏曲 艺舞蹈5项(宿迁琴书、淮剧、淮海戏、淮红戏、洪泽湖渔鼓舞)、运河相关传统技艺6项(湖鱼锅贴制作技艺、黄狗猪头肉烹饪技艺、乾隆贡酥制作技艺、车轮饼 制作技艺、洋河酒酿造技艺、双沟酒酿造技艺)、运河相关历史地名1项2类,涉及运河发展、建设、水工设施的历史地名,如草坝、石篓坝、荣闸、永济桥等沿线 带闸、坝、堤、工、口、渡、桥、塘、河等字眼的地名;历史悠久、在运河相关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其他地名,如宿迁、皂河、泗洪、顺河、崔镇等。

  克服困难完善修缮运河环境和文物

  大运河宿迁段的老汴河、黄河故道和中运河先后作为漕运主航道之一段,维系了隋唐至今中国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主体在宿迁境内的清代 中运河的开凿最终实现避黄行运,保障运道畅通并促成了康乾盛世的出现。现为运河全线通航条件最优越、两岸生态景观最好的黄金水道之一,同时在南水北调、农 业灌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对中国水资源和经济格局以及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产生过重要影响。

  宿迁市对于申遗工作不遗余力,在申遗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保护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除了遵照申遗既定时间节点和目标,还设立了倒计时工 作计划,各部门通力合作,使得我市运河沿线历史遗存的保护和运河沿线环境整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大运河宿迁段得到较好保护,为整体申遗工作奠定基础。

  近年来,宿迁克服财力不足的困难,实施了一批运河遗产点的保护修复工程。制定、报批《龙王庙行宫保护规划》、《龙王庙行宫外围环境整治方案》、 《御码头御马路修复方案》等各项保护规划方案。对首批列入申报遗产点的龙王庙行宫文物本体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开展了基础设施、油漆彩绘、内涵提升等多项工 程。自2008年以来,多方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运河岸边财神庙、合善堂、通汇桥、陈家大院等历史建筑实施了修复工程。市文化部门开展了遗产点段基础 资料的搜集,完备遗产点“四有”档案,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及大运河申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