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明下的通州“三宝”

   第一宝:大顺斋的糖火烧

  据说,当年,大运河漕运码头人群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客商在通州聚集分流,形成很大的消费市场。1640年,南京回民刘大顺乘船北上来到通州落 户,他以走街串巷卖油炸果子、糖火烧等小吃为生。由于生意好,不久,便开了一家小店,名曰“大顺斋”,专门经营糖火烧和南方糕点。

  到乾隆时期,刘大顺生意越加兴旺,大顺斋就在通州回民胡同盘下5间店面,建立起“大顺斋南果铺”。

  大顺斋经营渐入佳境,开始专业化运营,并凭借大运河水路优势,在通州设立“大来号”专门供应油、面等原料,还在北京城内设立“大生号”、“大新 号”、“大兴号”,出售糖火烧,并兼营油盐酱醋。《北京志·饮食服务志》记载,大顺斋的糖火烧在制作材料上非常讲究,面必须是纯净的标准粉,油必须是通州 小磨香油,桂花一定要用天津的甜桂花,红糖和芝麻酱也都经过精选,由人专门供应。

  第二宝:义和轩的烧鲇鱼

  大运河码头经济异常发达,南来北往客商川流不息,饮食业非常发达。1900年,北京通州当地回族兄弟李振钧、李振荣、李振富、李振宗在通州旧城 南大街开创了餐馆义和轩。开始规模较小,一间门脸,屋内设座,主要经营肉饼、炸肉火烧、焦熘肉片、水饺、豆粥、烧麦、栗子糕、馅饼等,门前摆摊卖茶水。四 兄弟中的李振荣,因厨艺精湛,人送外号“厨子李”。义和轩在他的经营下,生意逐渐做大,店堂扩大到6间,并扩建成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小楼,从此得名“小 楼”。

  话说李振荣专心经营小楼生意,他利用北运河盛产鲇鱼的有利条件,发明了烧鲇鱼这道菜。据《北京志·饮食服务志》的记载小楼烧鲇鱼:捕捞鲜活鲇 鱼,活剥去皮,切掉头尾留中段,或连刀,或切块,先用料酒煨好去其腥味,再用淀粉裹底,然后用香油红烧,经过“三蹲”、“三焅”,即用热油炸一下后,在温 油中蹲一下,再放到文火上焅片刻,如此反复三次,也称“三起三炸”或“三凉三热”,然后下入调料葱、姜、蒜、料酒等,熘炒勾芡,烧熟出锅即成。

  第三宝:仙源腐乳

  仙源腐乳创建初期,厂址在通州新华大街,厂名万通豆腐厂,后改名仙源食品酿造有限公司。仙源腐乳的诞生,也是依赖大运河水上运输优势。最早,仙 源腐乳的豆腐坯料,全部购自浙江绍兴。当时,豆腐坯料分为太方、大方、门丁大小三种。据说,酱豆腐的坯料在绍兴装船以后,运至杭州码头装船启运。沿荡荡运 河水,溯流北上,因到达通州漕运码头需时月余。坯料到厂以后,人工上榨(俗称挤干水分)后投入红曲、黄酒、糯米酒,并根据北京人的口味加入佐料,封坛,经 伏天暴晒,历经数月后入库,等佐料滋味完全浸入坯料之中,所有制作工序才算完成。

  按此工艺酿制而成的仙源腐乳,质地细腻,芳香扑鼻,别具一番风味。从上世纪20年代起,仙源腐乳就已享誉京城,畅销东八县。据介绍,仙源腐乳系 用黄豆制成。第一步是将黄豆泡制、打浆、然后点卤、上榨、切块、发酵、腌制,一般要三四天时间,最后装瓶,灌进汤料,再发酵。如今,通州仙源腐乳已实现自 动化生产,上榨、点浆全部由机器完成,生产能力大大提升。目前,仙源腐乳厂每天大约用10吨黄豆制作腐乳,月产180多吨,年产值超过1亿元。

  北京通州区旅游委副主任顾有勤介绍,2012年前三季度,通州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了180万人次,收入17亿元,人均消费961元。据不完全统 计,其中,有百分之20%以上的游客在旅游中选择购买或品尝通州“三宝”。小楼饭庄负责人说,但凡来通州旅游的游客,一般都要点“小楼烧鲶鱼”,去年,这 道菜为餐馆盈利数十万元。而仙源腐乳由于便于携带,旅游团购的特别多,知名度与日俱增,在全国腐乳市场已占有很大市场。北京大顺斋的糖火烧则更是名声在 外,不仅覆盖了北京16个郊区县的市场,还远销到全国各个省市区及东南亚国家,受到了游客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