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背钱之探究

Abstract: Metal money Chinese ancient is usually a word, or value or write or record of money,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e" Inscription on a coin ". While the other side has no words are no marks, no marked side iscalled "money back". " Gathers the back ",refers to the two pieces of money "back"  cast together, casting coins. Because of "money" back "system errorcaused by the fan", in the amount of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accounted for only a very few, is not easy to be found,so always coin collectors treasure. This paper selects several typical and back money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for the Quan Jia  to enjoy.

Key word:   Ancient coins   Gathers the back money    Inscription on a coin

摘要:中国古代的金属货币一般是一面有字,或记值或记地或记钱名等,总称为“钱文”。而另一面既无文字也无标志,那么无标志的一面就叫“钱背”。“合背”,是指把两枚钱的“背”合铸在一起,铸造的钱币。由于“合背钱”系“错范”造成的,在大量的流通货币中只占极少数,不易被发现,因此历来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本文择取几枚典型的合背钱进行分析比较,以供泉家欣赏研究。

关键词:古币  合背钱  钱文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制造和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每一时期的货币都承载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信息,中国货币的历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难怪人们称钱币为“社会化石”。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在中国的商代,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铸造的金属贝币。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则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确立了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形成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第一个繁荣阶段。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清代,白银成了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但铜钱仍占据货币市场很大份额。

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货币极少有以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像等图案为主。中国古代的铜币大都是一面有字,或记值或记地或记钱名,总称为“钱文”。  钱文即铸在钱面上的文字。钱文自上、右、下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叫直读或顺读。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瘦金和宋体等等,即是同一字体,手法也是变化多端的。而另一面既无文字也无标志,那么这种无文字标志的一面就叫“钱背”。“合背钱”,即指把两枚钱的“背”合铸在一起,铸出的钱,面背两面均是同样文字的钱文,仿佛两枚同样的钱背贴合在一起,故称“合背钱”。

近期,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为配合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同时也为了摸清馆藏古币概况,启动了古币整理修复工程。在古币修复整理过程中,发现一枚存世极罕的唐代“开元通宝”合背钱一枚。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唐代著名古钱币。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钱,以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此后,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这枚唐代唐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合背钱,铜质质地,直径25毫米,穿径7毫米,厚1毫米,重4克。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钱文“开元通宝”由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隶书。铸制十分精细,字口深峻,字体工整秀丽,笔画挺拔,边廓精整,品相极佳。由于“合背钱”在古代中国大量的流通货币中只占极少数,所以不易被发现,因此,“合背钱”也历来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

为什么会出现“合背钱”呢?一种情况是铸钱工匠在铸钱时合错了范,误将两块面文范合在一起。另一种情况就是为了某种需要而特别铸造,例如宗教迷信好民俗等方面的需要。我国最早的合背钱为战国的空首布,如“武”字、“武安”空首布;“安阳”、“隰”字平首布等。通常清况下,合背钱有以下几种类别:

第一,正合背。古币钱面钱背钱文相同且钱文是同一个方向的称为“正合背”。例如,“开元通宝”合背钱,钱面钱背钱文相同且钱文方向相同。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开铸“开元通宝”,从此中国币制开创了正式脱离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的新纪元。此合背钱铸造规整精美,文字清俊。直径25毫米,穿径7毫米,后1毫米,重4克,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

 图一

(图片来源: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古币)

第二,倒合背。钱面钱背钱文相同且钱文方向呈一正一反,为“倒合背”。例如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年),明廷仿嘉靖钱式铸“万历通宝”。此合背钱字体规整深俊,包浆黑褐沉着。直径24毫米,穿径5毫米,厚1毫米,重3.5克,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万历通宝合背钱在华光普《中国古钱目录》中定级为六级“稀”。[1]

图二

(图片来源:蒋将《五枚合背钱鉴赏》,《西部金融》2011年第8期。)

第三,十字合背。古币钱面钱背钱文相同且钱文方向呈一横一竖,称为“十字合背”。例如,唐鎏金“开元通宝”十字合背钱。此钱直径24.22毫米,重3.86克,隶书,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面背鎏金,色泛金黄。钱文笔画清晰深俊,轮廓规整,铸造精良,无论字口或是穿、边廓,皆深俊挺拔,轮边均衡,品相极佳,展现出官铸钱之风貌,精铸开元之上品。其十字合背鎏金“开元通宝“文字风格为:端庄沉稳,颇具欧阳询书法神韵,其钱文笔锋、周廓尺寸均与武德开元相似。[2]

 图三

(图片来源:冯馨彬《珍罕的唐鎏金“开元通宝”十字合背钱》,《东方收藏》2013年第6期。)

第四,异号合背。钱面钱背钱文年号完全不同,为“异号合背钱”。例如,钱面“泰昌通宝”、钱背“天启通宝”,称异号“合背钱”。此钱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铸造。明光宗泰昌年间并未铸钱,因其在位时间及其短暂,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朱由校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此钱钱面文字"泰昌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天启通宝” 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直径25.3毫米。

 图四

(图片来源:博宝拍卖网:泰昌通宝、天气通宝合背钱)

综上所述,合背钱是古代工匠在铸钱时误用两件面范所铸造,出现的几率很少,属于比较珍贵稀少的钱币版别。因为合背钱在古代货币流通中只占极少数,存世极罕,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整理发现的这枚唐“开元通宝”合背钱,是馆藏几万枚唐“开元通宝”中发现的唯一一枚。此枚唐“开元通宝”合背钱跨越一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充实丰富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内容,而且对研究当时的金融经济、铸钱工艺技术及古币钱文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

[1]蒋将《五枚合背钱鉴赏》,《西部金融》2011年第8期。

[2]冯馨彬《珍罕的唐鎏金“开元通宝”十字合背钱》,《东方收藏》2013年第6期。